2017年3月9日至10日,由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的北京大学心理健康辅导员认证培训计划的必修课程“危机干预和处理”在经济学院219室(9日)和对外汉语学院B101室(10日)顺利举办。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总督导、副主任徐凯文老师从“北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自杀风险与危机评估”、“危机的行动干预与各类型困难危机个案的处理”、“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危机的心理干预”这五个方面展开,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培训。
3月9日上午的培训主题为“北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自杀风险与危机评估”。徐凯文老师首先介绍负责各个院系的专职心理咨询师及实习咨询师,各个院系的辅导员与该院系对应的咨询师见面并进行简单的交流,建立联系。徐凯文老师强调,任何一种治疗都是预防为主,今后咨询师参与到院系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能通过早期预防的方式减少危机事件的产生。随后,危机干预和处理培训正式开始。徐凯文老师简要说明了北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近年来出现的危机事件,提出危机干预的难点不是在干预本身,而在于发现危机、找到干预的机会,而辅导员是最有可能发现危机的人,他特别强调了学生辅导员在危机干预和处理的重要性。
针对“当危机的信号传来的时候,我能做什么”这一问题,徐凯文老师讲述了自己对具体案例的处理过程,分析了如何对危机和自杀风险进行评估,提出“学生生命高于一切”是危机干预的核心思想,并在与辅导员的互动中澄清了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中的几个误区,为学生工作中的危机处理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3月9日下午,徐凯文老师进行“危机的行动干预与各类型困难危机个案的处理”的讲解。徐老师首先结合一些具体的咨询工作案例,进一步明确了校园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危机事件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等,强调了进行危机干预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徐凯文老师又具体讲解了在危机干预中,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和具体的干预措施。首先,要对学生身上出现的危机事件从多个方面对学生面临的风险指数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一步采取不同等级的干预措施。在具体的行为干预上,首先要遵循基本的组织管理原则,并且要做到及时、迅速反应。辅导员作为“执行者”,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对学生实施24小时监护,并联系父母、医院等相关人员,最大程度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
最后,徐凯文老师也指出,在沟通、就医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障碍及潜在的法律纠纷。在特殊情况发生时,作为辅导员应如何应对?就这一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应对方式,现场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徐凯文老师也结合相关的精神卫生法律条文,提示辅导员们在干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参考和利用相关法律的规定,合理应对突发情况。
2017年3月10日上午,徐凯文老师就“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展开培训。从校园生活中的小事入题,讲述了自己对“燕南食堂馒头限购风波”和“二十年来运动会氛围的变化”等现象的感受,指出时代的巨变、网络技术的冲击、价值观的混乱和缺失与目前的精神空心化有很大关系。
随后,徐凯文老师详细探讨了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心理障碍因何发生的问题,并从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社会政策、管理体制、原生家庭、功利教育等十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政治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徐凯文老师用数据分析出近12年来中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在逐渐恶化,呈现出物质越丰富,精神上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特点,并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咨询案例,从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可能导致身心疾病的社会文化因素:原生家庭、校内管理制度、功利教育的特点等。
课程过程中,学员们认真聆听,记录笔记,气氛活跃。通过三个小时的学习,学员们对如何理解心理障碍的产生,如何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和处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将在今后对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指导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上午理论讲解后,下午徐凯文老师用大量的案例,与学员探讨来讲授“危机的心理干预”。现场非常活跃,学员们各抒己见,在实际案例的讨论中提高了干预心理危机的能力。
本次心理健康辅导员认证培训课程系统地讲解了“危机干预与处理”,在两天的培训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对于心理危机干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今后做好学生教育工作也有很多启发,期待今后有机会了解到更多的心理危机干预知识。本次“危机干预与处理”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课程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