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至31日,由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的第三期博士生团体心理支持计划系列活动,在28号楼心理中心团体室成功举办。
活动一: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团体
3月30日上午,在心理中心专职咨询师陶元君的带领下,第三期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团体活动成功举办。本次团体有9名来自北大各院系各专业的博士生参加。
活动开始,大家分享了自己在过去一周内进行的,对导师或师兄师姐关于本专业生涯发展看法的采访,并交流了彼此在采访中的收获。接着,在陶元君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对“我的性格特点”,“如果在动物园里,我是什么动物”以及“如果我是这种动物,我正在动物园里面做些什么”,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交流。大家不仅对当下自我的性格状态进行了分析,也对自己想变成的动物以及该动物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思考和讨论。最后,大家和陶老师一起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盾牌的构建——通过对自己的座右铭,希望,特质,能力和爱好这几个方面的思考,引导大家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同时,大家就各自的人生盾牌进行了分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困惑。
博士生涯是一段辛苦的旅程,在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团体中,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院系,但可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大家无论是忧愁焦虑,或是愉悦欣喜,都可以在团体中彼此交流,相互理解,共同探索,一同前行。
活动二:正念团体
3月30日下午,在心理中心兼职咨询师佘炤灼的带领下,第三期正念团体顺利进行。
本期正念团体的练习主要是“呼吸空间”和“正念伸展”。“呼吸空间”需要同学们在椅背上坐直,跟着指导语去聆听声音,尝试把声音只当成声音,而不去用逻辑思维分析声音的来源。尝试把呼吸作为一个锚点,聚焦在一个地方。三次时间长短不同的练习都为同学们带来了特别的体验。“正念伸展”则需要同学们站立并舒展自己的手臂、腰背、肩颈,在舒展的过程中保持自由的呼吸,动作标准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仍然是内心对身体动作的感觉。
无论是“呼吸空间”还是“正念伸展”都不强求同学们做到完美的状态,而是在当下的空间里为大家提供一个离开自动导航生活模式的机会。
活动的最后,佘炤灼老师对上周的作业——“记录下每天的愉快体验和身体感觉”——做了简短的总结,他提到,“令人们愉悦的事件,绝大多数是一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比如吃到喜欢的食物,读喜欢的书,看一场电影,与家人朋友和睦地聊天相处。这些小事可能不会让你在当时就察觉到愉悦感,但是每次回想,身体都会做出愉悦的反映——比如会觉得轻松、有活力、想活动等等。”这让同学们认识到,简单到哪怕不值一提的小事也能蕴含着值得记录的愉悦体验,而这些体验也是值得在团体中分享出来的,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复述愉悦体验的分享中再次感受到同样的愉悦感。
活动三:会心漫谈团体
3月31日下午,由团体成员任促动员带领进行的第四次会心漫谈团体成功进行。
在此次会心漫谈团体中,每位同学首先对自己上周的心情做了简短的介绍,面对久未见面的团体成员,一位同学主动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最近做出的一个重大决定,其余成员们纷纷对其表示支持与赞赏。接着,另一位同学谈到了自己的近况,话题也随之转移到人际交往上来,团体成员们主动讲述起了自己的经历以及对人际交往的看法,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分享了彼此的生活和想法,自己的困惑的到了小伙伴们的解答,低落情绪也得到了纾解。
博士生团体心理支持计划是心理中期长期开展的一项品牌活动。活动集结有问题需要解决、有困惑希望澄清,或寻求个人成长,或寻求伙伴支持,或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生,在咨询师或朋辈辅导员的带领下,选择特定主题的心理团体,在其中增强自己的自我觉察或内在力量。本学期活动针对博士生最关注的三大问题——如何处理科研中的情绪与压力,人生规划与人生意义追寻,人际关系处理等,设计推出三个中长期团体项目——“正念练习团体”、“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团体”、“会心漫谈团体”。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