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7日,由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的第六期博士生团体心理支持计划系列活动,在28楼地下心理中心团体室成功举办。
活动一: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团体
4月27日上午,第六期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团体活动在心理中心专职咨询师陶元君老师的带领下成功进行,本次团体有12名来自北大各院系各专业的博士生参加。
本期主题为“我的自画像”。在陶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了“我的自画像”。创作完成之后,由大家来猜测作品的主人。经过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将作品对应主人。随后,大家分享了自己作品的构思和表达的含义。最后,大家依次在每幅作品上写下画作作者的优点,进行交流分享。
绘画治疗是绘画艺术和心理治疗的结合,属于心理治疗方法中的一种,以美术媒介为主要交流工具。绘画治疗的目的是触及人所不知的感受,发展象征性的语言,并创造性地将他们整合到人格里,直至发生治疗性的变化。绘画疗法主要通过绘画实现治疗作用。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是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人对绘画防御心理较低,不知不觉就会把内心深层次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投射在绘画作品中,有时也可以将早起记忆中被隐藏和压抑的内容更快地释放出来,并且开始重建过去。
通过自画像的创作,参与者们将自我的认知、潜意识的欲望、内心的深层冲突等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对自己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图 1 团体成员的绘画作品
活动二:正念团体
4月27日下午,第五期正念团体活动在心理中心咨询师佘炤灼老师的带领下顺利进行。
活动伊始,咨询师向大家询问前两周的作业完成情况。在向大家说明评判标准不必是“每天都要做呼吸练习”,而是“只要想过正念相关练习就算数”后,发现,所有人都很好地完成了作业,并能够在工作学习之余运用“呼吸空间”的练习给自己减压。
接下来,大家在椅子上环坐,开始这周的冥想。在这次冥想里,大家一起探索接近困难的新方法,开始在脑海中以放电影的方式观看自己的记忆,尝试带着友善去接近痛苦的体验。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接近痛苦体验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当这件事是让人痛苦的、不愉快的或是不舒服的,我们往往会因为害怕、愤怒或是紧张而推开这种情绪,这种不接纳是对情绪的回避。而实际上,我们期待的是要进行全然接纳。
全然接纳不是放任不够好而放弃改变和成长,也不让我们以能力有限来自贬,甚至将其当作退缩不前的借口。如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言:"奇怪的矛盾是,当我如实接纳自己的本来面目时,我反倒能有所改变了。"
活动最后,佘炤灼老师分享了伊斯兰诗人鲁米的诗歌《客房》,大家就“如何迎接自己不喜欢的客人”和“如何保证房子主体稳定的基础上应对破坏者”展开讨论,这周的正念活动在讨论中画上句号。
图 2 《客房》
本期博士生团体心理支持系列活动进行了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团体、正念团体两个活动,“会心漫谈团体”因故暂停一次。
博士生团体心理支持计划是心理中期长期开展的一项品牌活动。活动集结有问题需要解决、有困惑希望澄清,或寻求个人成长,或寻求伙伴支持,或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生,在咨询师或朋辈辅导员的带领下,选择特定主题的心理团体,在其中增强自己的自我觉察或内在力量。本学期活动针对博士生最关注的三大问题——如何处理科研中的情绪与压力,人生规划与人生意义追寻,人际关系处理等,设计推出三个中长期团体项目——“正念练习团体”、“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团体”、“会心漫谈团体”。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