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8日,由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的第八期博士生团体心理支持计划系列活动,在28号楼地下团体室成功举办。
活动一: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团体
5月18日上午,第八期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团体在心理中心专职咨询师陶元君的带领下成功进行。本次团体共有11名来自北大各院系各专业的博士生参加,本期活动为本学期“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团体的最后一期。
本期活动主题为“团体之我见”。在陶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就自己参与整个团体的感受在一张A3纸上共同进行创作。大家轮流作画,每位同学按顺序在纸上绘制一分钟,创作过程共进行3轮。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创作,大家将自己的对整个团体的感受,共同呈现在一幅画上。随后大家彼此分享了自己作画的意义,交流了自我参与团体活动的总体感受。然后大家集思广益为画作命名,最终投票结果决定将“万花筒”作为画作的名字。
团体活动的最后,大家共同交流了自己在团体中的收获,陶元君老师作为团体带领者也分享了他带领团体的体会与感悟,并且,陶老师很细致地对每一位参与者给予了反馈。
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团体是心理中心推出的博士生团体心理支持计划之一,本学期首次举办,前后历时3个月共8期,共16名北大各院系的博士生参与。团体陪大家走过了3个月,经过3个月的共同学习成长,大家有的更多觉察到自己,有的了解到其他许多如此相似又彼此不同的人,有的在团体中感受到放松和愉悦。大家带着在团体中的感悟和收获,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在这里的经历成为生命的滋养。
图 1 团体成员画作“万花筒”
活动二:正念团体
5月18日下午,第七期正念团体活动在心理中心实习咨询师佘炤灼的带领下顺利进行。本次团体有7名来自北大各院系各专业的博士生参加。
活动伊始,一位同学提出了他对两周前的阅读材料的遗留问题:“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全然接纳不是放任不管,如实接纳后你反而会有所改变’。”咨询师就“接纳不代表不努力和放任自流”向大家讲述了对待事物“收”与“放”的尺度。并且提到,无论是做冥想练习还是对待其他事情,我们既不应“收”得过紧,造成焦虑,也不宜“放”得过松,信马由缰。
接下来进入今天的正念主题:“慈悲心”。咨询师向大家提出第一个问题——“最近一次感到被爱、被善待是什么时候”,等到同学们聊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后,咨询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最近的一次做的善待自己的事情。”等到大家分享完上述问题的回答,大家开始本次活动的正念练习,并在咨询师指导语的带领下向自己、家人、朋友、陌生人以及有过过节的人发送了祝福。在分享完祝福不同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后,第七周正念活动圆满结束。
图 2 第七期正念练习
本期博士生团体心理支持系列活动进行了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团体、正念团体两个活动,“会心漫谈团体”因故暂停一次。
博士生团体心理支持计划是心理中期长期开展的一项品牌活动。活动集结有问题需要解决、有困惑希望澄清,或寻求个人成长,或寻求伙伴支持,或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生,在咨询师或朋辈辅导员的带领下,选择特定主题的心理团体,在其中增强自己的自我觉察或内在力量。本学期活动针对博士生最关注的三大问题——如何处理科研中的情绪与压力,人生规划与人生意义追寻,人际关系处理等,设计推出三个中长期团体项目——“正念练习团体”、“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团体”、“会心漫谈团体”。
杨红霞 李一丁 撰稿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供稿